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龙源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网

医务人员锐器伤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锐器伤是指医务人员因医疗针具、刀片等导致的皮肤损伤,主要可能导致暴露者感染艾滋病病毒、病毒性肝炎等[]。郑一宁等人[]的研究表明,医务人员锐器伤有相对稳定的人群分布,还有经常发生的环节、利器等。一些医务人员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也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如工作时间过长[][]及夜班[]会导致疲劳,并增加锐器伤的风险。国内有研究[]表明,三级医院的锐器伤发生率是各级医院中最高的。当发生针刺损伤时,应评估感染破伤风的风险,并获得患者的破伤风疫苗接种史[]。锐器伤可以导致暴露者感染疾病、残疾甚至死亡,明显影响医务人员的生活质量[],增加焦虑[]抑郁情绪,对暴露者的生理、心理都造成极大的损害[]。锐器伤产生的直接、间接、潜在和无形成本,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增加医疗经济负担[][]。本研究对某市三甲综合医院2019年发生并已报告的锐器伤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该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年1月-12月所有在该院感染管理科院感一号监测系统职业暴露模块登记的锐器伤案例。

1.2 调查工具 院感一号系统 院感一号系统包括锐器伤登记系统,锐器伤报告卡包括医务人员基本信息、暴露情况、评估、暴露后处理、暴露源情况、处理方法指导、整改措施八大模块。基本信息包括暴露者姓名、性别、年龄、报告日期、科室、职别、职称、工龄、联系电话;暴露情况包括暴露时从事何种医疗活动、接受锐器伤培训、暴露部位、暴露日期、利器类别等;主要评估暴露级别、严重程度;暴露源情况主要是暴露源姓名、住院号、电话、检测单位、四项传染病检测情况等。该院结合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职工上报不良事件包括锐器伤事件,产生的费用纳入财务报销。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数描述,锐器伤发生率=锐器伤发生例数/同期医务人员总数*100,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发生锐器伤人员基本情况  2019年共有2580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92例次,锐器伤发生率为3.57%。发生锐器伤不同类别人员中护士占65.22%,医师占29.35%;按科室分布外科占48.91%,内科占39.13%;发生锐器伤者多为女性,占79.35%,工龄≤5年的占76.09%;按职称分布,发生锐器伤的主要是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83.70%;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占57.61%,其次是手术室,占22.83%;发生部位主要是左手,66.30%,其次是右手,占31.52%;发生锐器伤的锐器主要是静脉钢针和注射针,分别占29.35%、23.91%;发生环节主要在处理废物时发生,占25.00%,其次是手术时发生,占20.65%;暴露源为HBsAg(+)的最多,占27.17%。见表 1。

2.2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单因素分析  不同科室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25岁人员锐器伤发生率(10.39%)高于˃25岁人员(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工龄≤5年人员的锐器伤发生率(5.75%)高于工龄˃5年(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锐器伤发生率(4.53%)高于中级及以上职称(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3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把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科科室、年龄≤25岁和工龄≤5年为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1  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人员基本情况

Table 1 Basic situation of medical personnel with sharp instrument injuries

变量


例次

构成比(%)

人员类别

医师

27

29.35

护士

60

65.22

技师

5

5.43

科室

内科

36

39.13


外科

45

48.91


医技

11

11.96

性别

19

20.65


73

79.35

年龄

≤25岁

45

48.91


˃25岁

49

53.26

工龄

≤5年

70

76.09


˃5年

22

23.91

职称

初级及以下职称

77

83.70


中级及以上职称

15

16.30

学历

本科及以上

45

48.91

专科及以下

47

51.09

发生地点

病房

53

57.61


手术室

21

22.83


输液室

4

4.35


检验科

3

3.26


消毒供应中心

3

3.26


病理科

2

2.17


门急诊

4

4.35


其他地点

2

2.17

发生部位

左手

61

66.30


右手

29

31.52


其他部位

2

2.17

锐器类别

注射针

22

23.91


静脉钢针

27

29.35


刀片

13

14.13


缝合针

10

10.87


采血针

6

6.52


针灸针

4

4.35


其他锐器

10

10.87

发生环节

处理废物

23

25.00


手术

19

20.65


拔针

11

11.96


注射

6

6.52


采血

5

5.43


处理器械

5

5.43


分离针头

4

4.35


针灸

3

3.26


病理取材

2

2.17


缝合

2

2.17


实验操作

2

2.17


其他操作

10

10.87

暴露源情况

传染病四项阴性

38

41.30


病人为HBsAg(+)

25

27.17


暴露源情况不明

16

17.39


病人为梅毒(+)

11

11.96


病人为HIV(+)

2

2.17

 

 

 

表 2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单因素分析

Table 2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y among medical personnel

变量


在职人数

锐器伤例次数

锐器伤发生率

P

人员类别

医生

801

27

3.37

2.845

0.241

护士

1441

60

4.16



技师

246

5

2.03



科室

内科

1195

36

3.01

6.239

0.044

外科

900

45

5.00



医技科室

393

11

2.80



性别

731

19

2.60

3.278

0.079

1757

73

4.15



年龄

≤25岁

433

45

10.39

58.355

<0.001

˃25岁

2055

47

2.29



工龄

≤5年

1218

70

5.75

26.124

<0.001

˃5年

1270

22

1.73



职称

初级及以下职称

1701

77

4.53

9.730

0.01

中级及以上职称

787

15

1.91



学历

本科及以上

1134

45

3.97

0.397

0.594

专科及以下

1354

47

3.47



 

表3 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Table 3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sharp instrument injuries among medical staff

项目

B

SE

Wals

df

P

OR

95% CI

常量

-2.495

0.201

153.791

1.000

0

0.083

-

科室类别(内科=对照)

外科

0.584

0.232

6.346

1.000

0.012

1.793

1.138-2.823

医技科室

0.188

0.356

0.279

1.000

0.597

1.207

0.601-2.425

年龄(≤25岁=对照)

>25岁

-1.185

0.251

22.274

1.000

0.000

0.306

0.187-0.500

工龄(≤5年=对照)

>5年

-0.720

0.311

5.354

1.000

0.021

0.487

0.264-0.896

职称(初级及以下=对照)

中级及以上

-0.002

0.350

0.000

1.000

0.996

0.998

0.503-1.983

 

 

3 讨论

本次研究该院2019年锐器伤发生共发生92例次,发生率为3.57%。护士锐器伤发生例次占比最高,也是全院锐器伤发生人数最多的群体,和国内研究结果相似[]。此外,外科科室、女性、年龄≤25岁、工龄≤5年、职称为初级及以下职称的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占比高于对照,和国内研究结果[][]相符。锐器伤发生场所以病房居多,和国外一项研究结果相同[14],其次是手术室。手术中发生锐器伤的主要是医生,国外研究显示外科医生在大约十分之一的手术中会有锐器损伤[]。锐器类别以静脉钢针和注射针为主。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环节主要是处理废弃物,提示医务人员诊疗操作中存在二次分捡现象,使用后利器未立即置入利器盒,处理废弃物时容易增加锐器伤风险,与其他同仁研究结果相同[][]。发生部位主要为左手,这与我国绝大部分国民为右利手有关。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右利手占91%左右[],右手操作利器,左手协助,操作时容易误伤左手,且左手灵活度更差,所以左手更易发生锐器伤。锐器伤暴露源主要为乙肝。

本研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科科室、年龄≤25岁和工龄≤5年为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这与外科科室侵入性操作多、低年资新进医务人员缺乏防护意识、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有关[]。手术中发生的锐器伤部分为其他医务人员导致。研究显示,对手术室医务人员实施锐器伤预防和控制干预措施,包括预防职业暴露培训、实施锐器伤预防措施和操作规程、加强监督、以及有效利用中立区传递锐器和使用钝性缝合针等能有效降低手术室锐器伤发生率[][]。有研究显示缺乏教育培训和防护用品是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强化新进职工锐器伤防护教育培训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比如讲座、实操、演练等形式,使锐器伤防护意识深入人心,人人学会防护锐器伤的技能。

综上所述:(1)加强锐器伤相关培训。作为预防锐器伤的一项保护性因素[],对高危科室、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甚至可以采取一些VR虚拟现实的游戏系统来让医务人员模拟训练,以此来锻炼新入职医务人员操作技能,降低其对锐器伤发生的焦虑情绪,减少锐器伤发生风险[]。(2)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暴露风险,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套应单手操作或使用器械辅助;禁止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利器,废弃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3)提高上报意识。有些遭遇锐器伤的医务人员会因为报告缺乏实用性、受感染风险低、针头未被污染、报告过程太长以及羞耻感而不报告[],但这会增加医务人员受损害的风险,应该让医务人员树立及时上报意识[],以便工作人员及时追踪、管理,必要时采取预防接种或预防性治疗措施,降低血源性疾病感染风险。(4)加大安全针具[]、安全器械[]的投入力度,也能有效降低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的风险。